建设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韧性、社会福祉 与吸引投资之路

更新时间:2023-05-05阅读次数:2317

建设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韧性、社会福祉
与吸引投资之路


我收到2023年印度二十国峰会(G20)的智库峰会(T20)第三项目组(生活、韧性和社会福祉)的请求,就建设发展中经济体未来城市的韧性、社会福祉和城市投资提交评论,就此提出如下直接、务实和系统的路径,并展示亚洲发展的潜力。

 

挑战:需要一种直接、务实和系统的方法

城市韧性通常是指城市从灾害或突发事件中恢复的能力,这些灾害或突发事件包括雨洪、流行病、生产事故、恐怖袭击、停电或主要道路频繁的交通堵塞。提升城市韧性的过程就是相应的市民社会福祉的收获,例如城市和郊野公园促进海绵城市,城市大脑和无处不在的传感系统促进快速响应的应急和指挥系统,分布式多能源互补和能源互联网,以促进区域能源枢纽,以及连接大都市附近卫星城市的便捷移动系统。

 

目前,问题不在于我们是否需要城市韧性,而是如何以一种直接、务实和系统的方式促进它,避免纯粹的理论或学术讨论,以及以城市韧性为名而在城市中建设的大量重复或孤立的项目。例如,即便世界银行团队的报告也缺少切实可行的行动路径图,比如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GICA)的交通走廊计划就是如此。

 

方法:整合多种基础设施

传统基础设施主要指城市业务,如轨道交通、能源、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这些业务有效保障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城市运行。数字基础设施包括无线和有线通信网络或无处不在的传感网络,以及连接人和物的各种应用。这些技术提供了高品质的生活和高效的城市管理。制度基础设施主要指涉及数字巨头和中小微企业监管、知识产权保护和仲裁、或数据合理流动的治理体系,这些机制激活了耦合的传统和数字基础设施。之后,在岸或离岸金融基础设施保证资金流向市场需求或相关基础设施。

 

某些情况下,我们探索超越单一城市的跨区域解决方案,整合孤岛或偏远腹地以构建更大市场规模,形成对全球供应商的吸引力,并催生资本市场。在另一些情况下,则摒弃过分强调宏观层面的走廊建设而是采取“先节点城市,后走廊”的原则。

 

无论采用何种策略,为避免城市或区域项目的分散或重复,例如传感器或应用系统,我们必须遵循“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共享”、“城市业务、ICT(信息通信技术)、运行机制协同”,以及“规划、投资、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监管”等规划原则。

 

两种情况,都需要用高质量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来完成,部分想法可以在我们发布的《亚洲智慧城市季评-西亚篇》《亚洲智慧城市季评-粤港澳大湾区篇》中得到展示。

 

案例分析

对于未来几十年,全球经济将被亚洲所驱动。这里我们讨论两个情境。

 

对于西亚城市,建议走廊优先,例如利雅得-麦纳麦/多哈/阿布扎比-马斯喀特-杜库姆的路径,或贝鲁特/的黎波里/海法-大马士革-安曼-亚喀巴-吉达的路径-贾赞。轨道交通将连接阿拉伯半岛上孤立且遥远的城市。全球资本将流向这些系统规划的区域而不是分散的区域,资本的长期利益将因相对较少的资源浪费而受到保障。

 

关于具体的行动路线图,多元基础设施将从兴都库什山一直修建到阿拉伯海。庞大的轨道交通、光纤通信网络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将创造更大的市场来对冲逆全球化进程带来的风险。节点城市的项目可以更早启动,然后扩展到更大的区域。简单来说,任何一种技术都不会构成对我们的挑战。

 

如果海湾经济体、伊朗或中亚不能因为一体化,安全问题可能会凸显,结果是整个亚洲都会受到影响。一方面,我们需要这个地区主要经济体的善意。另一方面,幸运的是亚洲拥有强大而有远见的成员及其领导人。

 

对于饱受大城市高人口密度和就业需求增长之挑战的南亚城市,建议“节点优先、走廊跟进”。例如,作为拥有超过660万人口的吉大港和可能超过1800万人口的加尔各答。这两个区域纺织中心的人口激增就在恶化城市病和就业挑战等困扰。

 

首先需要振兴传统支柱产业。电子商务和数字物流可以被应用于吉大港和加尔各答纺织产品的营销和制造过程。郊区的物流中心可以重新安置人们,他们也通过城郊铁路或城际铁路网与商业中心区相连。

 

其次需要提高数字素养。可以收集更多村庄的农业生产或销售数据,以增加他们与本地或国际买家的议价能力。电子病历也是医院与郊区或农村社区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连接点。农业或卫生领域的光纤或4G通信等基础设施,还将与人畜共患疾病预警或自然保护区巡查系统共享。这些数字化的健康、粮食与生态系统不仅在市中心之外重新安排了密集的人口,提供了体面的生活,也弥合了数字鸿沟。

 

第三需要打造数字化的中小微企业。作为博物馆城市,加尔各答可以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培育远程人机交互系统等应用来刺激旅游业。进一步的,我们鼓励参考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议)、CPTPP(全面和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或更高标准,设立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BCIM)走廊城市数字最惠国原则,促进合理的数字流动。

 

最后,这些努力为金融部门创造了机会。数字健康、农业、生态系统或交易产生的数据,形成了初步的数字决策体系,这也是数据资源资本化的基础。随之而来的是信用体系的出现,将用于小额贷款抵押等活动。此外,数字素养的提升是创造高质量就业的先决条件,国际多边资金或私人资本都可能因开放的市场而到来,包括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或中小型全球银行。

 

结论

本文展示了一种多基础设施融合的行动路线图,以指引构建城市韧性、社会福祉以及吸引全球资本。我们也建议在二十国集团(G20)下成立指导委员会,当然亚洲所有的决策者需要意识到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我们彼此不能协同,则很难想象亚洲世纪终会来临。

 

英文版于2023412日刊发于2023年二十国集团峰会(G20)智库峰会(T20):
https://t20ind.org/research/the-roadmap-to-build-urban-resilience-and-social-wellbeing/   


作者简介